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新闻>详细内容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1 18:55:14 浏览次数: 【字体:

3月4日至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广西警察学院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的召开,师生们纷纷通过多种方式收看收听开幕盛况,积极关注两会动态,并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经历,热议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郭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公安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牢记“公安姓党”根本政治属性,以“政治建警、政治建校”为统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公安人才培养深度贯通。

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强化预备警官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实战化教学转化为精准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实战能力,确保培养出的预备警官能够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执法环境。

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公安院校既要成为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又要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智库新高地。要充分发挥学校在理论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法规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事业中,贡献公安院校的智慧与力量。

 

发展规划与质量评估处处长俞保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政府工作报告催人奋进。作为公安院校发展规划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公安院校作为公安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强化教育对公安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将科技创新、教育赋能与公安实战深度融合。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以“时不我待” 的紧迫感和“功成有我”的使命感,全力推进学校“十四五” 规划高质量收官,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发展蓝图,为新时代公安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巍:

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既擘画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又饱含着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从中央到地方,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思政课一体化,做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改革创新的重要部署。结合学院实际,我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关键在于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学院全体教师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把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把“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这一根本要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扎实推进“学校主课堂+社会大课堂+数智新课堂”三维协同铸警魂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落地见效,引导青年学生既要胸怀“国之大者”,又要扎根中国大地,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预备警官!

 

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杨坚: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多次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和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需求,以学生为本,以“科技”为核心,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强化实践育人,加强师生创新能力塑造,强化跨学科学习与前沿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出教育的贡献。

 

教务处副处长莫永成:

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求真务实,为国家发展绘就了清晰蓝图,其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更是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令人备受鼓舞。报告中强调 “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凸显了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关键地位。作为公安院校教学管理人员,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推动公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今后,我们将聚焦本科教学深化综合改革,坚持服务生成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主线,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培根铸魂、育警铸剑,大力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推动学科交叉做优专业建设;着力深化实战化教学改革;着力构建数智赋能教学新范式;着力提升教师实战化教学能力。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交通管理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鹏: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与民生改善成为了牵动人心的热点话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时代的到来。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升级教育工具,优化教育方法,将人工智能用好。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的那样:“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这就要求我们的学院发展要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在不断提升结合学院特色——“人工智能+教育”的教育模式探索的同时,保持定力,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

 

司法应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兰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我们要将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日常,一方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深刻领会国家政策方针,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高素质政法人才。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使其能更好应对社会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契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激励教职工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为国家输送优秀政法人才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蔡明丹: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让我深感振奋。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以锻造强大的思想引领力为主线,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学生成长锚定方向,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宗艳:

春日里的中国朝气蓬勃,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振奋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育“两个课堂”有效融合的要求掷地有声,政府工作报告中“立德树人工程”“科技自立自强”“青年成长”等关键词如战鼓催征,传递发展信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第一时间学懂弄通两会精神,将其融入学生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中,实现从“政策解读”向“价值引领”的有效转化。在AI时代,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教学改革,以“学好原著”为支点,“思想引领”为使命,“践行初心”为责任,让学生在感悟时代发展中坚定“四个自信”、在“行走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在践行两会精神中谱写青春华章。

 

刑事科学技术学院教师陈嘉榕:

2025年全国两会聚焦民生福祉,提出了多项与青年发展和教育相关的政策。作为一名公安院校的辅导员,我深刻意识到,公安院校不仅是培养警务人才的摇篮,更是塑造忠诚、担当、专业、奉献的新时代警务工作者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增强“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成长需求为核心,将心理健康、社会实践与学科教育并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同时,要适应科技革命的时代潮流,人工智能赋能深化以生为本,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行为,精准诊断学情;搭建智能平台促进师生实时互动,使教育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终身学习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治安学院教师包雁竹: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擘画了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等重要部署,为新时代公安教育注入强劲动能。作为一名公安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公安院校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干字当头、善作善成,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初心使命。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全国两会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用鲜活案例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以工匠精神培育时代新人。面对百年变局,更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在立德树人的新征程上书写奋进答卷!

 

交通管理工程学院教师夏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谈到教育时提到,“人才又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这就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思政工作者,我们要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着眼于社会需要,不断提升育人能力,把握时代脉搏。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亲近的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因此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能力,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养分,成为真正的“大先生”,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为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法学院教师蒋泽宇:

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展现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成绩单”,两高报告彰显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担当。作为法学院的青年教师,学习 2025 年全国两会精神,我深感法治建设的号召,法律人才培养责任重大。我们的课程设计应紧跟立法、司法实践前沿,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他们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帮助他人。未来,我将把法治精神融入教学和科研,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助力法治建设。

 

 

外国语学院教师石蕴雯: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我认真学习了会议精神,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发展脉搏和未来方向。两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提出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这对于公安院校的师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责任。作为广西警察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教师,我深知语言是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随着我国对外合作的日益深化,国际执法合作、涉外法律事务等领域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因此,我将在教学中融入法治思维,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法律意识,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法治思维的人才。

 

公共管理学院23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陈铚楦 :

政府工作报告催人奋进,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立志将青春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在警务化管理中淬炼忠诚品格,在专业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为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在数据治理中筑牢法治屏障,在智慧社区里传递执法温度,在矛盾化解中践行“枫桥经验”,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奋斗。

 

治安学院2022级治安学专业学生陆富琨 :

2025年全国两会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创新”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公安院校学子应当深耕创新,以“数实融合”智慧赋能治理,在基层实践中淬炼担当,以“剑锋所指,使命必达”的信念锤炼本领,在科技强警、智慧反诈的浪潮中锻造硬核实力,努力成为新时代公安铁军中的一员,为公安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分享到:
【打印正文】